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明星基金论道2025:AI、红利、消费还是其他

  • 国际
  • 2025-02-09 17:01:09
  • 330
已经发布2024年四季报的基金经理基本都认为AI与自主可控将继续是市场的景气方向,尽管其观察的角度有所不同。对红利资产情有独钟的基金经理则继续看好这个板块。对于消费行业,基金经理的预期有所改善,对底部判断逐渐增强。  易强/文   AI是2024年A股市场最热门的主题之一。作为AI基础的算力,更是被市场上赋予慷慨的溢价。两大算力指数即中证算力及国证算力指数2024年涨幅分别达到56.49%和50.41%,领先各种宽基指数及行业指数。  当市场对AI产生间歇性审美疲劳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时,红利主题往往挺身而出,就像2024年年底的表现那样。  那么,进入2025年,AI与红利资产的热度会否还会继续?消费,有没有可能重新成为市场热点?  截至2025年1月21日,大概有1/3的主动权益基金发布了2024年四季报,其中包括闫思倩、郑希、萧楠、莫海波、张坤、傅鹏博等明星经理管理的部分产品。下面来看看他们持怎样的观点。  算力需求三年翻倍,AI资本开支加大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闫思倩认为,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之一是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AI与自主可控则是当前科技创新的高景气方向。  闫思倩在2024年四季报中写道,2024年AI大模型持续迭代,行业应用开始多点开花,预计2025年大模型将继续沿着多模态方向加速迭代,复杂问题推理能力将大幅提升,视频生成、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等AI技术持续突破。  闫思倩还引述OpenAI的观点称,未来50%的人类工作任务场景将受到ChatGPT的影响。“未来AI将在办公、教育、电商、广告等领域继续发挥赋能作用,端侧PC、眼镜、耳机、手机、玩具、机器人等硬件将加速智能化升级。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智能算力需求预计未来三年将翻倍。”  闫思倩表示:“受美国芯片禁令的影响,我们看好国产算力相关机会,包括AI芯片、智算等。我们预计2025年大盘整体机会较好,随着经济政策支持的落地,经济触底回升可期。”  易方达权益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郑希的观点与闫思倩相似。郑希表示看好全球AI数据中心产业链及国产AI算力芯片、交换机芯片等产业。  郑希认为,在全球AI数据中心产业链方面,随着美国GPT-o3模型以及国内字节大模型发布,全球算力产业链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国内算力产业链季度环比提升幅度最为明显。随着400G、800G、1.6T光模块加速迭代,铜线连接以及CPO(共封装光学)等新技术产业化落地速度大幅提升;随着400G、800G、1.6T交换机加速放量,整体数据中心价值量进入快速膨胀阶段。  在国产AI算力芯片、交换机芯片等方面,郑希认为,随着国内几大云计算公司加大AI资本开支,国内自主研发的AI核心芯片以及设备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从2024年四季度末的持仓数据来看,郑希管理的基金以科创行业硬科技投资品种为核心仓位,提升了国产AI算力、AI可穿戴设备以及光储等相关行业配置比例,降低了软件等相关行业配置比例。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莫海波也在2024年四季报中提到其对AI投入的观察。  莫海波表示,2024年全球AI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模型能力不断增强,无论是独立的AI APP还是系统层级的体验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带动AI用户数量和时长的快速增长。业界逐渐看到了AI在投入产出上的效益,对AI的投入更加的坚定。  他提到的一个例子是,微软计划在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用于AI智算中心建设,以支持AI训练和相关部署。莫海波预计海外互联网大厂2025年整体AI资本开支增速将在50%以上。  莫海波表示,在算力基建上,国内落后海外1年左右,不过,在字节的带领下,国内厂商预计将大幅提升其2025年AI投资金额,预计整体增速将高于海外,“所以2025年会是国内算力基建大年。因此,我们仍看好NV链和国产算力标的,核心方向为算力芯片、光模块、AI应用。”  消费预期改善,底部确定性增强  银华基金投资管理一部投资总监、主动型股票投资决策专门委员会联席主席李晓星则在看好半导体国产替代及国产算力芯片等赛道的同时,对消费股有更多的期待。  在他看来,消费股目前仍处于政策转向后的预期改善中,但对底部判断逐渐增强,同时对2025年展望边际更加乐观。  其理由是,一方面,政策上提出要拼劲全力扩大内需,一系列措施在路上,另一方面,居民储蓄率依然处于高位,整体还是预期较弱、信心不足的问题,但这些都反应在消费股的估值中。  投资方向上,李晓星继续重仓白酒家电行业核心标的,因为这些标的确定性、估值、股息率性价比较高。其次是加大了对新消费领域的配置,“线下零售的改善、中高端国货品牌市占率的提升,预计相关标的都会有较好的表现。此外,2025年消费品出海依然是一个长期布局的方向,我们会持续关注。”  易方达投资三部总经理萧楠认为,目前整个消费板块属于受益于政策但又受制于后周期的品类,基本面修复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一些可选消费品,对宏观的敏感度更加高一些。  萧楠的投资策略主要是从降低组合估值和提高组合成长性的角度来做配置,尽可能在一些子行业逆周期阶段保留住商业模式最好、现金创造能力最强的优质企业,减持受损幅度大、竞争力偏弱的公司,增加必选品及高景气细分赛道的配置。  高质量与高股息能否兼得?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廖凌表示,中长期仍然看好广义高股息、出口Alpha品种和内需优质供给等三大方向,大体以“稳定资产”为核心、制造稳健增长为辅。  廖凌认为,在中美博弈、基本面偏弱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形下,中期内政策宽松的趋势有望延续。理由是,其一,“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上首次出现,同时“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2020年7月以来再度出现,可能意味着目标赤字率将有超常规提升;其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10年7月以来再度出现,期间表述均为“稳健”,为2025年的货币宽松预期做出铺垫。  在他看来,2025年的经济政策的核心着力点在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助于扭转市场对于政策“仅化解风险、缺乏需求刺激”的担忧,增加投资者对于基本面改善的信心。  廖凌同时表示,经济基本面的筑底回升并不会“一蹴而就”。考虑到当前阶段处于调整末期经济复苏前期,政策和流动性恢复、但ROE短期弹性不足,可重点关注预期反转的细分领域,如非银金融、供需改善的部分周期(包括航空、中游材料、通用设备等)、“两新”政策下的可选消费(如汽车、家电、家居家纺等)、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等。  易方达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张坤认为,在过去绝大部分时间内,高质量(竞争优势突出、高投资回报率、充沛自由现金流)和高股息率两种属性往往很难在同一个资产兼得。高质量资产往往存在估值溢价因此股息率不高,而高股息率资产有相当比例都有高杠杆或强周期的属性,资本回报率通常不高。  但是,张坤表示,现在可以找到不少同时满足高质量和高股息率两种属性的资产。  这些公司在过去相对困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稳定或持续增长,体现出应对逆境的能力。从持仓数据上看,张坤在2024年四季度大幅加仓了阿里巴巴。  睿远基金副总经理傅鹏博则表示,上市公司先期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会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景气度的线索,这些结构性机会常会成为年内投资主线。他认为,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选股需要全面考察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每股自由现金流、净利润和收入增长的匹配度,以及高股息公司分红稳定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