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 资讯
  • 2025-02-15 16:00:55
  • 271

2月12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发现的无爪蜉——“苏轼无爪蜉”,位列名单之首。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2024年,一个蜉蝣新物种于长江北段被发现。为了纪念这场跨越近千年的缘分,该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评委会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不仅孕育了沿途灿烂的文化,更是无数野生动物的家园。苏轼无爪蜉的发现不仅在昆虫学上有着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第一大河所蕴含的宝藏。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该物种发现者郑徐弘毅表示:“还是有点开心吧!‘苏轼无爪蜉’入选可能部分跟它的名字有关。入选对它来说是件好事,能被更多人所关注,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深入了解和保护这个物种,开发其潜在的生态学应用。”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此前,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稿件征集活动邀请信》,向全国的昆虫分类学工作者征集2024年在我国发现的昆虫新物种,并根据物种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保护价值等指标评选出“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活动由该专委会主办,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国家动物博物馆等机构协办。评审分格式审核、公众投票、专委投票和学术顾问核定四个环节。最终结果于2月12日公布。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苏轼无爪蜉的发表人为南京师范大学蜉蝣目课题组的郑徐弘毅,发现地点为长江北段(湖南省、湖北省)。郑徐弘毅介绍,近千年之后的2024年,一个全新的蜉蝣物种在长江北段的波涛之下被发现。发现地距离赤壁很近,为了纪念这场跨越近千年的缘分,该蜉蝣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1月27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全部候选名单,“苏轼无爪蜉”入围。这一命名引起了多方关注,相关评论超过10万条。关于以“苏轼”命名是否合适,还登上了知乎热榜。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苏轼无爪蜉的命名也引起了苏学专家的讨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表示,叫“苏蜉”可能更好一些。还有网友表示“东坡蜉”“赤壁蜉”等名字可能会更好一些。

苏轼无爪蜉命名引争议 命名致敬引发讨论

郑徐弘毅说:“认识它们、给它们名字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小步,对于它们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比起它们本身,名字其实不咋重要。”他认为,这个物种因为它的名字被大家知道,说不定是好事,可以更快推进对这个物种的了解。

郑徐弘毅本人表示,苏东坡是他最喜欢的古代文人之一。他在新冠康复期间阅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让他深受启发。他认为“乐观”和“纯粹”是苏轼最大的闪光点,这些品质不仅塑造了他的文学风格,也让他度过了充实快乐的人生。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两个天赋同样重要。

有网友建议将这种蜉蝣命名为“东坡蜉”或“赤壁蜉”,但郑徐弘毅解释说,从法规上看,这些确实都是不错的名字,但由于没有在赤壁位置采集过这一物种,所以叫“赤壁”可能不太好。他表示,命名工作常常很随意,合规合理就好,大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

郑徐弘毅认为,用人名命名是很常规的做法,他个人习惯是以人名、地点或者物种特征来命名,尽量与物种紧密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未来再遇到类似的新发现物种,他会继续努力想出合理、严谨、贴切且便于记忆的名字。

郑徐弘毅表示,通过这次评选,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物种,这对推动对它的研究了解和应用才是最重要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