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比亚迪智驾价格战背后:一年招了几千人 过年还在赶工

  • 国际
  • 2025-02-15 21:58:58
  • 512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保有量最大的车企,比亚迪又放大招了。

昨晚,比亚迪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一次性把王朝网、海洋网的 21 款车型全转换成 “ 智驾版 ”。

具体价格在下图里,整体来说就是 “ 加配不加价 ”。

比亚迪智驾价格战背后:一年招了几千人 过年还在赶工

比亚迪智驾价格战背后:一年招了几千人 过年还在赶工

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比亚迪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全系搭载 “ 高阶智驾 ”,开创所谓 “ 全民智驾时代 ”。

从加配不加价的策略上来看,比亚迪是铁了心要把战火从价格战打到智驾战,当然这也是一种另类的价格战。以后用户买电车,可能第一句就会先问,“ 这车有高阶智驾吗?”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信心满满说的那句话:“ 未来 2 到 3 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到那时,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而对于比亚迪提到的智驾平权,知危也咨询了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他表示,比亚迪在这个时间点入局智驾战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 目前智驾系统在中国也发展了很多年,比较成熟了。市场上供应商也比较多了,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价格都已经降下来了。它不像早期的那时候,比如说特斯拉它一个智驾系统还要收费 6.4 万元。”

提前入局的话,智驾技术不成熟,成本很高,不适合于在王朝、海洋这种中低价位车型上搭载。现在正好智驾系统已经进入到 15 万元区间的车型,像我了解到,零跑在 15 万元以内的车型上也搭载智驾了,甚至有些车企在 10 万元的车型也搭载了智驾。所以比亚迪在这个时候开发布会时间节点选得非常好,刚好它也是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这次发布会以后,它会引领中国汽车行业新的一个潮流,就是在10 万块钱甚至以下的车上搭载智驾系统。

对于比亚迪这场发布会给中国新能源车带来的影响,张翔也表示,会对其它品牌造成一个很大的冲击。

“ 现在天神之眼( 比亚迪智驾系统 )已经能实现城市 NOA 和高速 NOA,而在 20 万以下价位,很多品牌的车型都没有这两项功能。比亚迪此前已经在高端车型如腾势、仰望上验证过这个天神之眼了,那现在它把这个天神之眼再进一步下沉,一方面有利于系统的训练数据收集,形成正反馈,另一方面也能摊薄智驾的成本。其它车企也将被迫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因为以后的消费者哪怕买十几万的电车,也会有新的标杆,就是一定要有城市 NOA 和高速 NOA。

对于比亚迪这次智驾普及战,市场热情很大,早在几天之前,比亚迪宣布此次发布会时,其股价就迎来涨停,而从比亚迪发布会对于智驾研发介绍来说,比亚迪的确可以说是 “ 进步神速 ”。

比亚迪一名智驾研发张林( 化名 )告诉知危,去年之前比亚迪其实并没有很看重自研智驾,一直都是自研和供应商方案在同步进行,直到去年下半年,公司才开始花大力气在自研上堆人。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智驾研发团队就从几百人扩充到五千多。

“ 组织架构一直在变,从我入职就没有停过,公司还搞淘竞聘机制. 一边淘汰,一边补充新鲜血液。”

当被问到为什么去年突然这么着急在自研上突破时,张林回道:“ 电车时代进入后半场智能化,公司感觉到明显落后了( 指之前供应商提供的方案),有些乏力。”

尤其是去年用供应商方案推出的汉、唐智驾,市场反馈并不好用,甚至出现了自动泊车上墙的事故。公司内部此前做过数据统计,包括腾势、方程豹在内的车子智驾功能开启率不到 20% 。

这样的状态,使比亚迪争分夺秒要搞出 “ 全栈自研 ” 的智驾系统。

内部把自研智驾称为 A 项目参与这个项目的人被称为 A 友,A 友们为了赶在年后能发布,刚过去的春节都没放假,在脉脉上你还能看到 A 友们在相互调侃打趣。

比亚迪智驾价格战背后:一年招了几千人 过年还在赶工

某个与比亚迪接触比较深的供应商小肖告诉知危,比亚迪不仅是在自研上很赶,其对供应商的交付速度要求也不遑多让。

“ 比如说我们五六月份还在做 POC( 概念验证 ),他跟你说这个项目十月份就量产,就很急,一个项目给你留的量产时间就只有两三个月,没见过哪个主机厂会要求这么赶的。

对于比亚迪昨晚的发布会,小肖也表示,理想很美好,但具体情况还是要上市之后看反馈。

“ 基本上主机厂自研的智驾刚出来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像目标物误识别率高导致紧急制动误触发、接管概率高,还有没法车道居中、车辆画龙行驶这种。比亚迪现在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保证智驾的稳定性,尤其它作为电车保有量最大的车企,这方面面临的考验会更严峻。”

而对于比亚迪这样体量的主机厂来讲,车型全面拥抱智驾对智驾硬件如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的供应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好在,比亚迪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比如有传言说,比亚迪在智驾芯片研发上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很早就开始与英伟达和地平线联系,100 算力的智驾平台上,前期会用英伟达 Orin N 的芯片,慢慢会替换成性价比更高的地平线 J6M 芯片,再然后平稳过渡到自研芯片。

并且,据知危了解,比亚迪对目前这套视觉为主的融合算法很有自信,他们不会像其他厂商一样在 10 万元区间车型使用激光雷达。

其次,整车的域控制器、连接器等器件,也会逐渐放给自家的比亚迪电子和弗迪,替代现有的德赛、安费诺、泰科等供应商,争取在 26 年之前完成替代。根据消息,自研激光雷达也会很快上车,最快今年年内。

所以比亚迪打“智驾普及”这张牌,思路很清晰。供应链整合能力强,就可以靠着自研,搞定技术难度不高的高快路智驾。算法是劣势,那在城区高阶智驾上,就果断找外援 momenta。

不过我们猜测,比亚迪最后还是会逐步转型为纯自研,不再依赖供应商,并且类似于AEB(自动紧急刹车)、AES(自动紧急避让)这类的功能,也会很快上车。

可以说比亚迪找了个捷径,把自己从智驾短板车企,摇身一变弄成拥有高阶智驾车型最多的车企。

但最重要的是,比亚迪选对了时机。

前几年的智驾处于0-1的阶段,彼时它只是新势力高端车型的专属,价格也很难低于30万。但发展到现在,虽然城区 NOA 体验,依然缺少断崖式的领先的情况。但高快 NOA 在行业内已经不是难题,智驾供应商就能轻松解决。

那这场发布会之后,智驾的 0-1 阶段也正式宣告完成,比亚迪用自己的销量,让更多人用上了“智驾”,让更多人接触到高快NOA。而且当下任何一家传统车企,也都可以用“比亚迪”的方式,实现全车型的智驾。

比亚迪这次发布会,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宣布我们已经到了全民智驾的时代。

有话要说...